|
|
|
|
|
中国电脑风云人物传 ——五笔字型发明人王永民 | 五笔字型是****的汉字输入法。曾经“万码奔腾”,以及现在不断出现的各种输入法,只有五笔字型和那些以五笔字型基础的输入法为人们所接受,得以生存下来。
(一)
1943年12月生于河南省南阳地区南召县,家庭是贫农。穷人的孩子早当家,王永民10岁就开始在村里为村民刻图章。直到现在,王永民仍然有这个爱好,并且书法相当漂亮,诗写得很好,二胡也拉得不错。 1956年,王永民带着行装,步行山路一天来到南召一中。一年他回家不到两次,对数理化极为入迷。1962年,王永民高中毕业,毕业典礼上,王永民发言:“同学们,翻开我们学过的物理、化学课本,都是大胡子的外国人,我们中国人什么时候能把头像印在课本上?”王永民也是在问自己。 因此,他大学****志愿是中国科技大学,第二志愿中国科技大学,第三志愿才是清华。当年,他以南阳地区****名的成绩考入中国科大。 1962年到1968年,王永民在北京中国科大学了6年,寒暑假都在学校度过。毕业后,王永民到东北农场劳动一年半,后来分配到位于四川永川的一个国防研究所。在四川永川的8年中,除去生病,王永民保持了一种严酷的生活习惯:每天6点钟起床,午夜12点之前从未睡过觉,一天十几个小时排得很满。 1977年10月,几经周折,中国科大高才生王永民从呆了8年、病了6年的四川永川调回南阳。途中,他写了一首诗《夜别永川》,其中有两句“无才西蜀图相仕,有志南阳学躬耕”。 这一年,他33岁。 王永民被分到南阳地区科委工作。当时,南阳引进一台日本人发明的汉字照相排版植字机,但在汉字输入时不能校对。解决这个问题,需要一个能将汉字变成穿孔纸带的输入键盘。 于是南阳科委拨给王永民3000元,成立一个工作组,王永民任组长,让他搞试验。王永民得知有人在郑州研究汉字输入法,就跑去商量:“我用你的方案做键盘,你把资料给我,我来把你的方案实现。”那人一听急了:“我把资料都给了你,我还有什么?” 王永民碰了一鼻子灰。 随后,王永民请了十几个小姑娘,把《现代汉语词典》中的11000个汉字全部抄到11000张卡片上,然后根据《英华大字典》主编郑易里先生提供的字根图编码。编完卡片一检查,竟然有800对重码,而且,该方案还要分上下档键,等于188键。 找了半天,没有找到好的汉字输入方案,王永民决定自己来做。从188键到138键、90健、75键、62键。王永民从甲骨文到简化字,积累了十几米高、十二万张卡片,王永民的研究再也不是一个汉字照排机了,而成为关系信息科技时代汉字生死存亡的重大课题。 1982年6月2日,王永民见到了时任河南省副省长兼科委主任的罗干。半个小时之内,王永民简明扼要地说明自己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事儿。“他一听就明白。他问我需要多少钱,我想了半天 ,告诉他我需要16.5万元。”王永民现在说,当时压根不清楚具体应该需要多少钱。罗干就问下面还有多少机动经费,说还有10万元,罗干当时拍板:“全给永民了。” 王永民激动万分,向罗干立下“军令状”:一年为期,完成任务,完不成就跳进黄河。 1998年,罗干还亲自打电话给王永民,向他表示祝贺,还重提“军令状”的往事。 1982年冬,王永民从62键摸爬滚打到36键,来到了保定,准备在保定华北终端厂上机试验。王永民他们花了7万元定购了一台ZD2000汉字终端,他们的附带要求是在这个终端上实现自己的编码方案。华北终端厂年轻的工程师王金梁花了两个星期时间把36键方案在ZD2000汉字终端上实现了。 当王永民用键盘通过自己的编码把汉字敲进计算机的时候,不觉泪如雨下。 王永民是A型血,据说,A型血的人追求完美。 在当时,36键方案已经是国内****。但对于英文标准键盘来说,仍然是那么的不完美和笨重,何时中国人输入汉字能像外国人输入英文一样容易呢?王永民在保定想了两天两夜,决定放弃36键,搞26键! 王永民他们冒着风雪跑到保定印刷厂切卡片。在旅社的地板上,重新抄,重新编。1983年农历腊月二十四,五笔字型****次在计算机上输入了汉字。 1983年8月29日,省科委组织鉴定,国内****流的专家几乎都来了,一个操作员每分钟平均输入110个汉字,面对这个让人不敢相信的事实,专家们震动了,以至于郑易里激动地讲了一句话:“从今天开始,汉字输入不能与西文相比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……这个发明的巨大意义,一时还难以估计。”王永民泪水夺眶而出,没有说出一句话。 现在,也许很多人会说王永民不就是发明了一种汉字输入法吗?况且又这么难学。 王永民绝非只是五笔字型发明人这样简单。如果没有王永民历时8年的苦心发明,古老汉字输入可能会走向另外一条道路。当时,在众多的汉字输入解决方案中,更多的是为汉字重做一个键盘,其键位之多,排列之怪可能会让现代人感觉极为荒唐可笑,但在当时,却眼看成为汉字应对计算机的****出路。王永民发明的的意义在于让汉字输入同标准键盘无缝连接,在英文26个字母上实现了汉字输入,其学习、应用之广泛,超越了非计算机专业不能入门的樊篱,带动了计算机在中国的大规模普及和应用,并且促成中国新闻出版业告别“铅与火”,迎来“光与电”。 五笔字型避免了中国计算机发展走弯路的危险,避免了中国计算机畸形发展的可能。 同时,五笔字型和如今王码数字系列软件的成功,也说明了汉字这一世界上生命力最强的文字仍然在焕发青春,活力无限。
(二)
曾经有人把王永民比做“中国的比尔·盖茨”。王永民说,“如果不是因为盗版,我应该是中国的比尔·盖茨。” 前几年,台湾出过一本书,《红色中国的亿万富翁》,想当然把因发明五笔字型而被誉为“当代毕 ”的王永民列于其中。但王永民没这么多钱,与该书作者的想像相差很远,因为尽管中国几乎所有电脑里面都装有五笔字型,但没有几个是交过钱的。 小时候的王永民非常贫困,但事业有成的王永民也说不上富裕。据说,从1983年发明五笔字型至今,王永民真正兑现的财富不过2000万元。王永民说,自从离开河南成立公司至今,现金流就一直很紧张,而且没有一次成功的融资。 1983年12月5日,首期五笔字型学习班在南阳举办,有60多个******大单位派员参加培训,王永民将软件、码本、资料和程序全给了这些单位,每个单位收1200元。 这是五笔字型的****笔收入。王永民把这笔钱悉数交给了南阳科委。 1984年,王永民告别河南,来到北京,原因是“在河南连台电脑都找不到,怎么推广产品?”王永民住进了府右街的一间地下室,一住两年。“房租一天7块,我都出不起。” 随后王永民开始了早出晚归的日子,他一个部委接一个部委讲五笔字型,“谁请,我都去讲;有饭去,没饭我也去;讲三天,讲五天都行。全部费用自理,一分钱不要。”王永民笑谈:“别人都说我口才好,就是那个时候练就的。” 1986年,五笔字型已成为中国最受用户欢迎、应用最广泛的汉字输入技术。然而,令王永民没有想到的是,在全国汉字输入方案评测中,五笔字型却被挤出了11个“A类”方案名单。随后,全国首届计算机应用展览会在北京展览馆举行,王永民拉着机器挤在“A类”之外的一个角落里,向用户演示五笔字型,造成轰动效应。展览会的会刊登出文章“王永民的42号展台——展览会上‘王府井’” 。 正当王永民在地下室受穷的时候,全球第二大电脑公司DEC出20万美元购买了五笔字型****使用权。1987 年3月6日,王永民从地下室搬到远望楼宾馆。 之后,王永民成立中文电脑研究所,经营他在地下室开发的汉卡。1992年,王码公司净利润达到1000万元。这是王永民继五笔字型之后达到的第二个高峰,随后公司急转直下。 王永民想起了融资。 在过去的几年里,王码接触过的合作者和投资者至少有5个,包括河南金冠集团、软件银行中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、深圳创新科技投资有限公司、广州市南沙开发指挥部等。然而,时至今日,很多协议仍然停留在纸面上。 王永民不喜欢求人,“王码现在的产值不断升值,我们不急着要求它履行协议。等到明年,王码所有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就不会只值两亿元了。”王永民说:“五笔数码使汉字能够通过数字键高效率地进入手机、进入收款机、进入游戏机、进入机顶盒甚至进入鼠标,所有需要按键输入文字的地方都是五笔数码的用武之地。我的发明每年将给公司带来上亿元的收入。” 但钱毕竟不是王永民的真正追求。在描述自己时,王永民说:“一介书生,半个农民。发明了‘五笔字型’和‘数字系列’两套汉字输入软件并加以推广。党和国家给予了太多荣誉,难副其实。” 王永民甘于在辉煌中享受平淡,在平淡中铸就辉煌。 2002年春天,王永民回到他在南阳出资建设的永民小学。 在5年级一个班上,王永民给同学们上了一堂课:“你们将来可能会在北京,可能会出国,但不管在哪儿,不要忘记自己是河南人。” 2000年11月,同样在北京人民大会堂,王永民首发“五笔数码”,为了将其变成一种更为简便,只依靠鼠标就能打字的产品,王永民开始了四处寻找合作伙伴。2002年,王永民谢绝了广州优厚的发展环境,在家乡父老的感召下,在鹤壁淇滨新区设厂,准备生产能打字的鼠标。 这年冬天,雪下得很早,天气也格外寒冷。当记者来到鹤壁时,看到有一支长长的队伍排在王码鼠标生产基地大楼前,他们大多是小姑娘和小伙子,在寒风中搓着手,跺着脚,却欢声笑语。他们正等着招聘,准备成为王码的工人。公司里面一片忙碌的景象,****批新招的工人正在一间屋子里集训,他们单手打字虽然还略显迟滞,但姿态却比两手俯在键盘上多了一份潇洒。 王永民不在公司,他累病了。 当记者最终见到王永民时,他刚打完点滴回来,长发蓬乱,神色憔悴,但激情依旧。当时他说,南方一个厂已经把鼠标模具做好,只是有一点小毛病,现在很多国际大公司对这种产品很感兴趣,已经有大量的订单放在案头,等工人就位培训完毕,一声令下,就能月产3万到5万个鼠标,那时王码就会迎来第二个春天。 然而,这一声令,直到今天都没有下。王码鼠标一直没有能够大规模生产,原因还在那个南方公司。他们的质量达不到合同要求,又违约数年不发货,造成公司刚建成并试产的生产线停产一年。万般无奈中的王永民同他们打了一整年官司,直到近日才一审胜诉。 这一声令,可能很快就要下了。 在鹤壁之前,王永民更看重的是南阳。 南阳金冠集团是全国500强企业,有着强大的电气制造基础,王码同金冠合作成立“金冠王码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”,王永民占其中20%的股份,当时王永民同金冠的联姻倒真是“鼠标同水泥”的结合。在当年“网络概念股”井喷行情之后,众多公司急于染上网络背景,纷纷拉郎配,乱点鸳鸯谱,这种情况司空见惯。 然而,一个长期从事制造业的集团,很难完全适应IT产业发展规律。金冠王码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7年,王码投入了4400万元资产,然而,却至今没有带来一分钱效益,至今没有分过红。 如今,王永民再回南阳,金冠王码负责接待,其董事长已经换人,但下一步金冠王码往何处去,尚无定论。 王永民虽然无奈,但已经习惯了。 从河南离开,到重返河南,王永民经历的太多,挫折太多,难以言说的太多,能说的只是他往前走的勇气和对家乡一如既往的深情。
(三)
2004年7月15日上午11点45分,南阳宾馆,雨下得很大。 来自王码北京总部和郑州、鹤壁两地分公司的20多名员工挤在4219房间里,60岁的王永民向他们介绍自己的家乡———南阳。 这些员工大部分是****次来南阳,生于斯、长于斯的王永民自然成为他们****的讲解员。王永民激情澎湃地讲述了张仲景、诸葛亮、刘秀之后,说起了张衡。少年时,王永民立志学张衡,以后,虽然王永民没有鼓捣出类似“候风地动仪”之类的东西,但却发明了五笔字型,使古老的汉字焕发新生,顺利与现代信息技术接轨,而今,王永民转战手机市场,将五笔移植到0~9这几个数字上来,“只要有数字按键,就能输入汉字”的梦想成为现实。 王永民对南阳的感情是复杂的,这里不但是他梦想和理念的发源地,也是他的避风港。 每当事业上有挫折,心绪不宁时,王永民就会回到南阳农村老母亲的身边,睡上几天木板床,钻进烟熏火燎的厨房里,拉风箱帮母亲烧火做饭,然后逛逛武侯祠,潜心体会诸葛亮躬耕南阳17年的心境。 而今,他把公司员工拉回南阳,不仅仅是让他们度一个简单轻松的假期,而是要认真汲取这块底蕴深厚的土地所积聚的能量。 2004年6月26日,北京,人民大会堂。 中国发明协会和王码集团在这里联合召开“王码数字系列****技术研讨会”,发布经王永民5年研究,包含5项****在内的“数字系列汉字输入法”。专家认为,这项科研成果将引发我国汉字输入技术的数字化革命,使当前普遍存在的手机、电话机、税控机等存在的“汉字输入难”从根本上得到解决,结束我国手机依靠“进口”输入法的历史。 在这次发布会上,新加坡政府经济发展局中国代表李培勤的出席尤为引人注目,王码进军新加坡的传闻有了更现实的依据。王永民没有否认,他说,实际上,王码已经同新加坡有了很好的沟通,很可能会在下个月,签订合资协议,公司将会设在新加坡,成为王码进军东南亚华人世界的桥头堡。 现在,在王永民面前,有一张战略图,从北京到郑州、从鹤壁到南阳、从中国到新加坡,王永民带领他的王码集团军厉兵秣马,斗志昂扬。 然而,这些年王永民和王码并非一帆风顺,公司经营滑坡、官司缠身、员工离职等等,王码遭遇的是难以想像的困难,犹豫、徘徊数年之久,直到今天柳暗花明。 王永民苦等这一天已经很久了。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