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江淮汽车与“JAC”速度
江淮汽车与“JAC”速度 |
【作者/来自】网站管理员 【发表时间】2007/4/3 【点击次数】3091 |
作者:佚名 文章来源:不详
穿过时间的历史,弹指间,江淮汽车(JAC)的发展已经经历了整整40个春秋。 今天,无论走进瑞风、轻卡或重卡、客车生产线,人们会深刻地体验到JAC丰富的产品文化,会深刻地认知JAC的好产品是这样造出来的,会深刻地了解,JAC实现连续14年50%高增长的真谛所在。 翻开JAC的发展史,40年前的JAC只是一个生产零部件小厂。即使在14年前,JAC的汽车产销也不过900多辆,销售收入不过3000万元。然而2004年1—4月份的汽车销量就接近5万辆。 JAC的发展令人瞩目,但在40年的发展历程中,JAC也经历从缓慢到快速过程。从1966年江淮汽车的问世到1993年,用了近30年的时间才完成年产汽车万辆的规模。而第二个1万辆江淮汽车只用了5年的时间便完成,紧接着在3年的时间里又实现从2万辆到5万辆的跨越,2003年,江淮汽车产销一举突破10万辆,进入中国工业500强。今年以来江淮汽车发展更加强劲,仅1—4月份增幅达到60%。 有人说,在国际,一个企业能实现持续12年20%增幅已是不菲的业绩,而江淮汽车却保持连续14年50%的高增幅,这在中国乃至世界汽车行业中是十分鲜见的。江淮的高速发展,在中国的汽车行业乃至其他行业都引起极大的关注,都在探索江淮发展的奥秘。 其实,江淮并没有什么奥秘,“JAC速度”的动力就是较早地创建了学习型组织,用企业文化去润滑企业前进的动力,从而造就了中国汽车行业独特的“江汽现象”,创造了令人瞩目的“JAC速度”。 ****的企业文化孕育“JAC速度” 纵观国内外企业的发展,每一个成功取得持续发展的企业都有不同的成功经历,但是,所有成功的企业,都有其成功的旗帜,这就是学习型组织建设的旗帜。在JAC近10多年的发展中,人们也从其成长的轨迹中感受到旗帜的力量。可以说JAC的每一次发展,都是学习带来的新动力,都是文化带来的提升。 JAC的发展,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是他们独特的企业文化。JAC是国内汽车行业最早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企业,并十年如一日坚持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活动,早在九十年代初,就提出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思路。 1996年,JAC在企业内全面实施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活动,提出“学习力,新的核心竞争力”观念,****个用“系统思考、团队学习”理念创新企业的发展观。搭建新的学习架构,建立全员参与的“40+4”学习培训制度,组建以学习培训为基石,三个创新为支柱,企业文化为上层建筑的“江汽大厦”,把企业办成一所学校。同时设立技术人员、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三条成长路径,按照“缺什么补什么,干什么学什么”的原则对人员进行培训,并将学习培训作为职工的大福利,使员工的素质不断得到提升,正是这种企业文化的建设,使得江淮汽车从底盘起步,到轻卡,再到商务车、客车和格尔发重卡,步步为营向前推进,并且是一步一重天,跻进中国企业500强的269位,排在大型企业的155位。 有人说,JAC有两条“生产线”,一条是汽车产品生产线,一条是员工教育生产线。JAC人也经常说,只有塑人品,才能出精品;只有建设好教育生产线,才能保证汽车生产线正常、高速运转。因此,在JAC,学习成为每位员工共同的追求。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学习,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事学习,这成为JAC人的学习观。学习不仅造就了更多的思考型员工,而且也造就了众多的智慧型员工。这是JAC十多年来在国内市场风云变幻之中保持青春活力的关键所在。 学习教育生产线,使员工立足岗位成才,立足岗位贡献,建立了JAC的大人才观。从而促进了汽车产品生产线持续不断地出精品。 今天的JAC,不仅产品琳琅满目,而且其主导产品在中国汽车行业都富有盛名。在5大系列汽车产品中,个个是精英,JAC客车专用底盘8年来市场占有量一直位居行业****;JAC轻卡、瑞风商务车去年分别进入前三甲,今年一季度销量分别夺得冠、亚军;由安凯客车、江淮客车组成的客车板块比翼齐飞,形成蓬勃向上的优势,格尔发重卡、工程机械也正成为江淮集团公司发展的新亮点。就连江淮汽车的齿轮箱、车桥等零部件产品在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也是独树一帜,无论技术和销量在国内处于前沿。 “JAC速度”不断丰富和创新企业文化 在安徽汽车发展的格局中,江淮汽车举足轻重。“江汽现象”不仅仅是江淮汽车本身的高速发展,同时通过输出文化,江汽文化不仅创造了世人瞩目的“JAC速度”,而且带动一批困难企业走出困境,呈现良好的高速发展势头,安徽汽车由此一举成名。 中国企业重组中不乏失败的案例,往往出现1+(-1)=-1的怪圈,如何改变这个现象,让1+(-1)等于和大于2,左延安在总结国有企业改革重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,提出无形资产整合的新理念。通过****企业文化和资源的导入,解决员工的文化和观念差异,为资本的对接打下良好的基础。创新重组,不仅劣质资产得到优化和提升,而且江淮依然保持了健康快速的发展。无形资产重组,破解了1+(-1)=-1的怪圈。 安凯作为我国高档客车的生产基地,在国内市场享有较高的知名度,由于产品单一和产品、组织、产权、投资结构的不合理,发展十分困难。对于这样一个处于困境的企业如何去整合,的确是一个不小的难题。光靠简单的资本整合是难以奏效的。左延安接手安凯后,一方面针对安凯的实际提出“发挥优势、正视困难、扬长避短、调整结构”的发展方针,同时提出无形资产整合的理念,即首先将江汽的文化理念、管理制度等导入安凯,促进两家企业员工在思想理念和心灵上的沟通,减少重组中的故障成本。无形资产的整合期间,经过产品、经营、产权和投资结构调整,安凯实现了由“失血”到“止血”再到“造血”的功能转变,企业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,整合前安凯的销售收入只有6亿元左右,整合后的2001年销售收入达到8.4亿元;2002年突破10.亿元;2003年在国内客车市场整体下滑的情况下,销售收入又突破12亿元,今年安凯板块将实现产销收入18亿元。在整合安凯的过程中,江汽依然保持高速发展,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54亿元,2003年销售收入又突破76亿元。 过去,安凯只在200万元以上的高档公路客车上做文章,通过调整,产品结构形成公路、旅游、公交客车和底盘齐头并进的新格局。在价格上形成80万元到260万元宽系列化的价格体系,尤其是新开发的全承载旅游和公交客车推向市场后,企业的发展呈现良好的局面,2003年,全承载公交客车当年就销售500多辆。无形资产的整合,不仅江淮的发展更加强劲,安凯很快走出低谷,而且大大提升安徽汽车的竞争力,从而为打造安徽商用车强省地位夯下坚实的基础。 安凯车桥是我国重型车桥的生产基地,长期处于亏损,引进江汽文化后,不仅走出长期亏损的阴影,而且引来了北汽福田、丹东曙光战略投资伙伴,使产销成倍的增长,过去每年销售收入只有3000多万元的车桥公司,2003年销售收入达到1.8亿多元,相当于过去的5倍。 合肥客车,曾是交通行业的一家严重亏损企业,江汽集团公司接手后,导入江汽文化,引进韩国现代客车技术,使该公司终于起死回生。1998年以来,合客公司的产销收入节节高,成为我国客车行业的后起之秀。今年以来,合客公司的东方美女、东方皇后、小财神等新一代产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。 “JAC速度”创建一流商用车基地 今年5月20日,既是江淮汽车40年华诞,同时也是安徽汽车工业40年纪念。1969年****辆江淮汽车的问世,让安徽圆了汽车梦。然而安徽汽车起步虽早,但成长却十分的缓慢,到1990年,安徽汽车的总产量不过1000多辆。直到九十年代江淮汽车的崛起,安徽汽车工业才在国内市场有了一席之地,汽车产业的地位也才逐年提高。九十年代后,安徽汽车工业在江淮汽车的拉动下,排名不断上升,1998年,安徽汽车的产销量由以前的国内第13位进入第7位,2001年,又跻身第五位,其中江淮汽车占据产销量的绝大部分。2003年江淮汽车集团公司的产销量突破10万辆,为安徽汽车保持第五做出了突出贡献。2004年初,江淮汽车又以月销1.6万辆的规模进军中国汽车的****方阵,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8强。在江淮汽车高速发展的带动下,安徽商用车的龙头地位终于得到充分的体现。 以客车为基础,打造一流的商用车基地,通过参与国内外合作逐步发展成为综合型汽车企业,这是江淮汽车发展新的战略目标。 打造一流的商用车基地,不仅仅是产量,更重要的是企业文化素养。左延安董事长有一个“1358”的理论:“技术创新企业可使过上1—3年的好日子,加上管理创新可以保持3—5年的繁荣,持续的机创新可以保持5—8年的发展,8年是企业的一个瓶颈,要解决企业这个成长“上限”,实现持续的发展,****的途径就是创立独特的企业文化。没有****的企业文化,企业难以保持持续发展。”近14年来,JAC所走的就是一条用企业文化创新发展经济, 实现经济的繁荣,在经济发展繁荣的同时,又不断地丰富和创新企业文化,从而实现JAC连续14年的高速发展,打造了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,富有科学发展观和创新精神的大型企业集团。 而今的江汽集团不仅在整车上,而且在零部件的发展上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,目前江淮汽车公司已形成底盘、车桥、齿轮箱、传动轴等相关零部件组成了发展的生态链,江淮的中重型车桥和齿轮箱在国内占据重要地位。随着江汽一批零部件小型巨人企业的形成,为打造安徽商用车一流的品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 今天江淮汽车集团公司更丰富了发展的内涵,其麾下拥有江淮汽车、安凯客车两家上市公司。形成江淮汽车、客车(安凯客车、江淮客车)、工程机械、零部件4大板块和兴业公司、物流公司两项事业,在产品上形成卡车(轻卡、重卡)、商务车、客车、底盘、工程机械和零部件六大平台,促进安徽成为我国一流的商用车生产基地。在技术路线上形成欧洲奔驰赛特拉技术和日韩技术两翼齐飞的格局。 2004年江淮汽车的产销总量预计可达到13万辆,产销收入将突破100亿元,成为我国汽车行业****广阔前景的大型企业集团之一。 |
【关闭】 |
|
|
|
|
|